曲英霞这才明白姜雄华一年前为啥劝她不要放弃学习。心头说,大哥真厉害,居然能想到有这一天。

    凑巧的是,曲英霞和姜雄华、张济夫都考入渝州的大学。

    曲英霞报考的是政法学院,主要是受她父母职业的影响。她收到录取通知书后,第一时间告诉了姜二娃。并说自己要从戎州坐火车到渝州去,到戎州时就会见到他。她已经有一年没有见到他了,满心的高兴和期待铺满了三页信纸。姜二娃的回信就简单的三句话,一是祝贺她考上大学,二是很高兴见到她,三是说你不用担心行李多。很幽默地添了一句,我哥也考上渝州的大学,可以帮你扛行李喽。

    李淑霞听说姜雄华也考上重点大学,也在渝州,其高兴的程度,一点不比女儿考上大学差。她心头那个搁浅了的计划,像曾经漏气的橡皮船,如今又充满了气,又浮起来,准备起航。她好像很随意地对女儿说:

    “小霞,你看这兄弟两个,眼界就是不一样的。弟弟喜欢你,就陪你耍。哥哥喜欢你,就让你不要丢下书本,要不是他让你坚持学习,你能考上大学吗?你得好好感谢他。”

    曲英霞一听,回过神来,妈还是希望姜雄华成为她的男朋友。马上纠正:“妈,大哥关心我,因为我是他兄弟的女朋友。他不是喜欢我,妈你不要乱用词。”

    李淑霞微微一笑,并不跟女儿争辩,说:“小霞,我没有说别的,就想告诉你一个事实,姜雄华看得远,有能力。姜二娃不如他。”

    “妈,我晓得你的意思。姜雄华再好,也不是我男朋友。”

    李淑霞仍然满意地笑笑,不再说这事,她并不着急,女儿还年青,有得是时间,时间会改变一切。

    姜雄华学的是河川结构与水力发电

    上世纪60年代中期,暑假时,姜雄华参加勤工俭学,在南岸水科所劳动,在一间实验室内,他看到那些水工模型。一些实验人员正在做实验,他充满了好奇与兴趣。一个姓展的年青工程师看他很有兴趣,就给他简要地讲了这些模型的作用,做这些实验的目的,还讲了中国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西南,尤其是金沙江的水电资源居全国之冠。对这些丰富的水力资源,要是不加以开发利用,太可惜了。讲了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就建在金沙江的一条支流上,讲了五十年代国家对金沙江、岷江水电建设就有了初步规划,还讲了四川正在建设中的映秀湾、龙嘴、磨房沟等水电站。

    从展工和同事的嘴里他听到偏窗子、沙谷、洛西这些可以建设水电站的地点。这些地点就在城市周边,他知道,但和水电站联系在一起,则是第一次听到。当时他就想,要是今后能读大学,自己就报考搞水电建设的专业。十多年后,他才晓得当初偏窗子水电站已经准备开工建设,只是因为种种原因,最后没能上马。戎州第一次和大水电擦肩而过。

    两年后,他初中毕业,想再去水科所勤工俭学时,单位已经人去楼空,不知是下马了还是搬迁了。他怅然而返,

    70年代初,他在沙谷河滩劳动时,他还想起了那个展工程师跟他说过的,这一带就是一个建大坝的好地方。

    几年后到雷县林场干活路时,他还到过洛西渡口,展工曾告诉过他,那里也是一个建设水电站的好地方。

    70年代末,高考恢复,填报志愿时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电专业,除了那年在水科所得到的印象外,其时缺电现象也让他记忆尤深。说起停电,那个年代的人都亲身经历过,那时电力供应很紧张,工厂都“停三开四”,即停工三天开工四天,同时又为了完成工厂的任务计划,工人都实行“三班倒”,即所谓的歇人不歇机器。居民用电更得不到保障。那时大多数家庭的电力消费就是一盏电灯而已,每月不过耗电三四度,就连这少得可怜的一点需求也满足不了。姜雄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,报考了电力专业,能够为家乡建设水电站的梦想,重新回到他心中。

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;https://kpc.lantingge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